形态描述
形态描述 头胸甲略呈圆形,表面凹凸不平,分区明显,鳃区和肠区十分隆起,胃区有5枚突起:前面4枚呈一横列,后面只有一枚,位于中央。额具4齿,侧齿突出,远超出中齿末端。眼大,外眼窝齿突出。前侧缘有3枚锐突起,颊区有一枚钝圆形突起。
螯足对称,粗壮,长节稍弯曲。腕节较扁平,内角有一钝齿,掌节粗短,末端具一钝齿,两指内缘有小齿。
前两对步足约等长,小于头胸甲长度的3倍,长节长度相当于末两节,边缘有细颗粒。腕节前缘也有细颗粒。指节长于掌节,呈镰刀状,边缘有短毛。末两对步足纤细如丝,位于背面。
雄性腹部分为5节(第5至第7节愈合):第2至第4节的每节均有3枚突起,其中央一枚显著,尾节略呈三角形,只有一枚突起,位于中央。雌性腹部分为6节(第6、7节愈合),前5节的每节中线有一枚突起或中央隆起。
雄性第1腹肢粗壮,末端钝圆,而且有长羽状毛。第2腹肢也粗壮。
标本测量(mm)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
♂ 10.5 10.8
♂ 6.5 7.0
♀(抱卵) 8.0 8.9
♀ 9.5 10.0
螯足对称,粗壮,长节稍弯曲。腕节较扁平,内角有一钝齿,掌节粗短,末端具一钝齿,两指内缘有小齿。
前两对步足约等长,小于头胸甲长度的3倍,长节长度相当于末两节,边缘有细颗粒。腕节前缘也有细颗粒。指节长于掌节,呈镰刀状,边缘有短毛。末两对步足纤细如丝,位于背面。
雄性腹部分为5节(第5至第7节愈合):第2至第4节的每节均有3枚突起,其中央一枚显著,尾节略呈三角形,只有一枚突起,位于中央。雌性腹部分为6节(第6、7节愈合),前5节的每节中线有一枚突起或中央隆起。
雄性第1腹肢粗壮,末端钝圆,而且有长羽状毛。第2腹肢也粗壮。
标本测量(mm)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
♂ 10.5 10.8
♂ 6.5 7.0
♀(抱卵) 8.0 8.9
♀ 9.5 10.0
大小
标本测量(mm)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
♂ 10.5 10.8
♂ 6.5 7.0
♀(抱卵) 8.0 8.9
♀ 9.5 10.0
♂ 10.5 10.8
♂ 6.5 7.0
♀(抱卵) 8.0 8.9
♀ 9.5 10.0
生境信息
海拔范围
分类讨论
附注 雄性生殖孔位于第4对步足底节上;雌性生殖孔位于第2对步足底节上,但 Sakai(1976)称两性生殖孔均在第5对步足底节上,Rathbun(1931)说雄性生殖孔位于第3对步足的基节上,都是错误的。
标本信息
标本采集地 1♂,黄海(29°00′N,126°15′E),水深110m,底质砂,1975.10.19;1♂、3♀,黄海(29°30′N,127°00′E),水深107m,底质中砂,1976.06.27;5♂、7♀,黄海(29°40′N,127°00′E),水深117m,底质细砂,1978.06.29;23♂、14♀(9抱卵),黄海(32°50′N,125°00′E),水深70m,底质泥质砂,1976.07.22;1♂、3♀,黄海(32°50′N,125°00′E),水深114m,底质细砂,1976.09.20;1♀,黄海(28°30′N,126°30′E),水深126m,底质细砂,1976.09.21;3♂、2♀(1抱卵),黄海(32°30′N,126°00′E),水’深120m,底质细砂,1978.05.29。